博鱼体育二、2009年1月份与我市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共166个,其中我市从56个国家(地区)进口货物,而我市的商品则出口至165个国家(地区)。
2009年1月份全市对美国、日本、阿联酋、韩国、意大利等五大贸易伙伴的贸易额占了与我市有贸易往来的166个国家(地区)的贸易总额的29.69%。五大出口贸易国(地区)分别为美国、阿联酋、意大利、印度、德国,出口值占全市出口贸易额的31.07%。
2009年1月份一般贸易进出口额为140416万美元,减少14.02%,占外贸总额的86.52%;加工贸易额为18806万美元,减少50.44%(其中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026万美元,减少21.47%;进料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7780万美元,减少51.48%),占外贸总额的11.59%。
四、私营企业继续成为全市第一大外贸主体,三资企业次之,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的进出口位居其后。
六、2009年1月份我市外贸进出口总值超200万美元的企业有121家,其中出口值超过200万美元的企业有97家,进口值超200万美元的企业有22家。
催生了大量的物流需求,推动物流业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作为进出口贸易活动中的重要一环,物流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进出口贸易发展的速度,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一方面,随全球一体化呈爆炸式增长的进出口贸易对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现代物流业健康、高速发展已经成为进出口贸易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现代物流业的业务流程更加优化,服务水平较高,可以满足进出口贸易品类不断丰富、贸易量持续增长的要求,促进进出口贸易的飞速发展。具体来说,物流业的多样化发展促进了进出口贸易的多品种、小批量发展;物流业的及时性和高效性也促进了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综上所述,物流业的高效发展可以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一般来说,物流业与进出口贸易存在正相关关系,基于以上认识,本文选取货物周转量指标代表华北地区物流业发展水平,进出口总额代表华北地区进出口贸易发展水平,并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弹性分析两种统计学分析方法,实证检验物流业对华北地区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是否有影响,以及影响程度。
3.1货物周转量和进出口总额的相关性分析对货物周转量和进出口总额进行相关性分析,其目的是验证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是否有积极的影响,如果有影响,影响程度的显著性如何。华北地区2003-2012年间货物周转量和进出口总额的统计数据
3.2货物周转量和进出口总额的弹性分析以上研究通过相关性分析验证了华北地区物流业发展对其进出口贸易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但无法计算出影响程度有多大。本部分研究以经济学原理中的弹性理论为依据,力求定量分析出华北地区物流业发展的变化引起进出口贸易变化的幅度有多大。
20**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630.2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2.88%。其中,农产品出口额310.3亿美元,增长14.16%;农产品进口额319.9亿美元,增长11.66%;农产品进出口逆差由2005年的14.7亿美元减少到9.6亿美元,减少幅度达34.69%。
从主要农产品看,20**年我国大米出口123.7万吨,比上年增长84.1%;大米进口71.9万吨,比上年增长37.7%。小麦出口111.4万吨,比上年增长328.5%;小麦进口58.4万吨博鱼boyu体育,比上年减少83.5%;玉米出口3**万吨,比上年减少64.3%;玉米进口6.5万吨,比上年增长15倍;大豆进口2827万吨,比上年增长6.3%;棉花出口1.3万吨,比上年增长160%;棉花进口364.5万吨,比上年增长41.7%;食用植物油出口40万吨,比上年增长75.5%;食用植物油进口677.4万吨,比上年增长9%;食糖出口15.4万吨,比上年减少57%;食糖进口137.4万吨,比上年减少1.2%;蔬菜出口732.6万吨,比上年增长7.8%;蔬菜进口11.7万吨,比上年增长20.6%;水果出口370.3万吨,比上年增长1.6%;水果进口125.8万吨,比上年增长9.8%;畜产品出口3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畜产品进口4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6%;水产品出口9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7%;水产品进口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
农产品进出口继续较快增长。2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均是连续第7年增长,并创造出历史新记录。2004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的5.05%,居美国、德国、法国、荷兰、意大利和英国之后,列世界第7位。2005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增长较快并超过英国,20**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继续较快增长,我们推测:我国农产品贸易在世界上排名可能前移,这表明中国正在向农产品贸易大国迈进。
农产品进出口逆差连续减少。近三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共减少幅度达79.4%,初步改善了农产品贸易逆差过大所引起的不利情况,从2004年逆差46.6亿美元减少至2005年逆差14.7亿美元,再减少至20**年逆差9.6亿美元。这表明在市场开放条件下,中国不仅可以有效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而且可以通过加快经济发展和增强贸易平衡调节能力,减低和避免国外农产品对国内市场冲击的负面影响。
部分农产品价格上升明显。2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价格指数(派氏)为104.9,比2005年上升4.9%。出口日本、香港、欧盟和美国的农产品价格指数分别为102.3、103.3、110.7和101.2。大蒜、苹果、苹果汁、蘑菇罐头等8种大宗出口商品平均价格上涨均超过20%,例如,新鲜及冷冻蒜头出口的单位价格比上一年上升了36.13%。农产品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投入品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质量安全费用增加等。
东部仍是农产品出口主要地区。山东、广东、浙江、辽宁、福建和江苏六省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省份,值得关注的是,20**年我国面临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和欧盟实施食品安全新法规的情况下,山东省农产品出口不仅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6%,继续名列全国农产品出口第一大省,而且农产品出口额增长幅度达17.3%,呈现农产品出口增长强劲的势头。
玉米出口减少大豆进口增加。20**年,我国玉米出口数量大幅减少,从2005年861万吨减少至3**万吨;同时,国内加工业玉米消费量达3500万吨,比上年增加1000万吨,国内玉米深加工能力迅速增长导致玉米供求关系变化以及出口减少的结果。20**年,我国大豆进口量高达2827万吨,比上一年增长了增长6.3%,远远超过2005年我国大豆生产量1635万吨。
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继续加大。20**年,我国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强调要继续稳定、完善和强化“三减免、三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等政策,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新增设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建立和完善对种粮农民的支持和保护制度。国家继续实行财政支农资金增量高于上年,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实现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示范工程、种子工程等,扩大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这些政策措施加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农产品质量安全性意识普遍提高。近年来,中国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性工作,这主要表现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性意识普遍提高,这种意识正在逐步成为包括决策者、管理者、消费者和生产者在内的全社会的共识;农产品质量安全性管理工作已进入法制化轨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已开始实施;质量安全管理已进入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我国许多地区正在对农产品进行从“田头到餐桌”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农业、商务、卫生、检验检疫、工商等部门形成了对农产品和食品质量管理的综合协调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技术手段和装备得到显著加强。
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我国积极探索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努力实现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农产品对外贸易方面有:1.加快转变农产品出口增长方式,扶持大型龙头企业,鼓励优质农产品出口。20**年出口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农产品出口企业数量,比上年增加21.4%;2.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提高农产品出口企业门槛。山东省实施“出口农产品绿卡行动计划”,对推动农产品出口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3.加强农产品出口信息服务,为企业提供海外市场指导。商务部出口信息服务平台不断丰富信息内容,现已提供美国、欧盟、日本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基本情况;4.加强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培训,培养农产品出口企业骨干力量。20**年商务部等部委先后组织10个省(市)农产品出口企业人员培训,增强企业应对海外市场变化的能力。
处理贸易争端的应对能力不断提高。加入WTO以来,随着农产品出口贸易快速增长,我国频繁遭遇各种贸易摩擦和纠纷。我国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商会)、贸易企业在贸易实战中经受锻炼,显著地提高了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20**年6月,我国暖水虾出口企业诉讼美国商务部反倾销案取得胜诉;2004年4月,我国商务部对日本紫菜进口配额制度展开贸易壁垒调查,最终使日本取消对中国紫菜的歧视性措施;20**年我国企业积极应对欧盟、日本出台的新食品安全法和农药残留检测标准,加强行业自律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性,使年中一度出现的农产品出口下降态势得到扭转。
农产品贸易逆差根本原因是农业资源不足。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已连续三年出现逆差,其根本原因是土地、水等资源相对不足,制约了一些农产品生产。一方面,近几年国内油脂业、纺织业、酿酒业等产业扩展较快,对粮棉油的需求不断上升,但是国产大豆、棉花、油料作物数量不能满足需求量,20**年我国大豆、棉花和植物油进口额分别占全部农产品进口额的23.4%、15.2%、10%,这3项累计接近农产品进口总额的49%;另一方面,由于过去不科学施用农药、化肥,在相当程度上造成部分土地和水源污染,这种状况在一定时间内难以彻底消除,从而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性提高。在发达国家对进口农产品质量要求日益严格的情况下,资源和环境因素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约束将逐步显现出来。
重视农产品外贸行业组织发育和发展。国家应重视和加强行业组织建设,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解决制约农产品外贸行业组织发育和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试点和探索,结合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成功经验,总结出规律性、普遍性经验,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并有实效的行业组织提供理论和实践准备。
研究金融信贷对农产品出口扶持措施。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应加强合作,根据农产品贸易的特点和国际经验,研究金融信贷对农产品出口支持政策,尤其是针对国内农产品外贸企业的基本情况和实际困难,积极探索金融信贷业制度创新,解决目前困扰农产品出口企业缺乏和获得流动资金的状况。
建立规范的农产品外贸企业管理制度。根据发达国家对农产品提出的新要求,加强外贸企业管理制度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竞争力。以农产品质量、企业质量安全性保障体系和企业诚信度等为依据,建立农产品出口企业考核制度,整合农产品外贸企业,提高外贸企业进入门槛,排除不良企业的干扰,从制度上保证农产品出口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升级转变。
增强我国开拓和发展国外市场的能力。为了改变中国农产品外贸经常被动应对发达国家的局面,国家有关部门继续加强和充实信息服务,同时组织有关力量对国外市场进行跟踪研究,及时提出主动性和前瞻性对策措施,并考虑从政策上支持企业集团、行业组织开发国外市场。
加强重要农产品进口的宏观调节措施。根据有关国际市场趋势分析,20**年某些农产品国际价格可能在高位运行,特别要关注大豆、棉花、食用植物油等进口量大的品种,积极考虑运用进口大国的有利条件,协调行业内企业对外策略,争取获得产品定价权,减少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国内的不利影响。加强国家宏观调节措施,严禁国有大型企业违反政策操作和干扰正常市场秩序。
据中新社1月27日报道,广州海关26日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与东盟进出口贸易总值630多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8%,其中,**对东盟出口近270亿美元,增长8%;自东盟进口约360亿美元,下降4%,贸易逆差96亿多美元。
2009年12月份,**对东盟进出口总值近74亿美元博鱼boyu体育,增长39%,进出口值创年内新高。自3月份起,**对东盟出口起连续十个月保持增长,其中,12月份出口31亿美元,增长27%;自东盟进口42亿多美元,增长近一半。
据了解,2009年,**与马来西亚贸易总值近170亿美元,增长3.4%,占同期**对东盟进出口总值的27%,位列**与东盟贸易首位。同期,**与新加坡的进出口总值为160亿美元,增长8%;与泰国的进出口总值近130亿美元,下降2%。此外,与缅甸和文莱进出口总值均大幅增长一半以上。
从贸易结构角度看,金融危机对于加工贸易影响最大。一方面,加工贸易属劳动密集产业,往往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一种贸易方式,一般来讲,加工贸易产业链相对较短,加工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微薄,企业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获取利润,一旦发生危机,企业往往缩减生产规模,甚至是“关门走人”;另一方面,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为了转嫁危机,美国通过美元贬值迫使人民币持续升值,致使出口商品遭受汇率损失,大幅降低低值加工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2007年金融危机发生前,我国连续7年,加工贸易占总出口贸易额的近50%,因此,危机发生后,重创我国出口贸易。不少企业在金融危机过后,原有的加工企业不再回来,地区不得不承受由此带来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变化的风险。从社会产业升级的角度,几次危机的经验表明,危中有机,危机的过程也是淘汰落后产能和粗放型产业的一个优化过程。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危机后,往往吸取教训,进而推动产业由传统的制造向创造,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在本国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各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必然会通过各种形式的限制措施来保护本国的产业,金融危机往往成为发达国家掀起贸易保护的借口,反倾销、反补贴、技术贸易壁垒等传统与新型贸易保护措施成为贸易战争的盾牌。对于以出口为导向的新兴经济体打击沉重。贸易保护最易引起连锁反应,制裁与反制裁使贸易保护愈演愈烈。据商务部数据,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出口产品遭遇技术贸易壁垒呈现增长态势。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的环比增长分别是72.7%、15.4%和8.9%。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国外贸易救济调查55起,增长38%,涉案金额243亿美元,增长近8倍。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又进一步加剧了危机。
四次危机爆发前5年各国的进出口贸易指数变化,代表危机爆发年份。可以看到四次危机中,大部分国家危机前3~4年贸易指数都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变动,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1年,泰国进出口贸易指数大幅缩减近40点。而日本和中国在危机爆发前4年进出口贸易指数便开始下行,到危机爆发前,指数缩减近20点。仅有美国1929年和2007年金融危机中进出口贸易指数基本保持平稳。通过上述分析可见,每次金融危机爆发前,各国进出口贸易指数必然呈现下降趋势,而由于美国经济和出口结构完善,其市场调节能力和应对金融经济环境变化的功能较强,危机爆发前进出口贸易变化幅度有限。
四次金融危机爆发前各国GDP增长的指数变化情况。可以看出,金融危机爆发前1~2年开始,各国GDP增长的指数大幅变化,日本下跌近20点,而泰国跌幅近40点。综合可见,以进出口贸易为主要组成部分的GDP增长指数几乎与进出口贸易指数变化同步,危机发生前即呈现出明显的、连续性的下降趋势。而美国1929年大萧条和2007年金融危机发生前,其GDP增长指数十分平滑,受其国家整体经济结构影响,美国综合经济能力和经济自身调节功能使其受到危机影响有限,其经济领域抵抗危机能力强于其他国家。
金融危机发生后进出口贸易指数(T=100)注:横坐标T代表危机爆发年份,1、2、3、4、5分别代表危机爆发后1年、2年、3年、4年、5年。资料来源:WTO网站和各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图4金融危机发生后进出口贸易恢复情况图3和图4反映了金融危机爆发对各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及进出口贸易的恢复情况。金融危机发生后进出口贸易指数显示,危机爆发后1~2年时间里,进出口贸易增长急剧下滑,泰国在1997年、美国在1929年,美国与中国在2007年金融危机中贸易指数反映强烈,1年时间进出口贸易指数下跌20~40点,特别是美国进出口贸易从此步入下降通道,几乎用了10年多的时间才得以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与此相近的是,1989~1996年,泰国年平均出口额增长率为17.1%。尽管泰国在1997年金融危机后2年进出口贸易实现了恢复和小幅增长,但接下来的2年中出现了二次下探,直到危机发生6年后才得以恢复。中国在2007年金融危机中,进出口贸易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部分地区加工贸易遭到了近乎摧毁性的打击,到2009年底,中国进出口贸易才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复苏迹象。由此可见,金融危机对各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巨大,特别是,把危机前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叠加,基本可以得出金融危机与进出口贸易的正相关关系,即危机越重、持续时间越长,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越大。
反映了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GDP增长指数的波动情况,可以看出,危机发生使各国GDP的增长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危机发生2~3年后,影响更为明显。图6反映了各国危机后GDP恢复的情况,日本1992、泰国1997和美国2007年金融危机后的GDP恢复时间分别为1年、4年和2年,而美国1929年金融危机重创美国经济,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的GDP才得以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整个时间超过了10年。综合以上分析,金融危机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是全面的,其中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较大,它还影响到房地产、金融、证券、工业、商业等几乎每一个经济领域,最终这些因素全面的反映到GDP增长指数上。
本文通过分析百年来四次主要金融危机发生前后GDP增速、进出口贸易增速等直接反应贸易情况的主要经济指标波动情况,并进行了相关比较研究,历史经验给我们如下启示: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对四次金融危机的对比发现,尽管程度不同,但危机发生前后临近年份,进出口贸易都会出现显著的波动,因此,进出口贸易指数的持续波动是危机发生的主要信号。危机发生后博鱼boyu体育,特别之后的1~2年,各国出口贸易都出现大幅下滑。而进出口贸易的恢复时间也至少需要2年以上,有些国家甚至还会陷入二次危机过程,进出口贸易指数反复波动。同时,在危机持续过程中,各国贸易保护和贸易争端加剧,进一步加速了出口贸易的下滑速度,特别是对于以加工贸易为主的新兴经济体,危机对出口影响更大。因而,防止和有效应对金融危机,优化贸易结构是重要途径。
金融危机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不仅在贸易本身,它还据此把影响传导扩展到与贸易相关的金融、商业、实体经济、就业等领域,进而影响整个经济体,较为直接的体现为GDP增速的放缓甚至是下滑,而在实体经济领域,出口下滑导致了大量的靠代工生产的工厂倒闭停业,工人失业,原材料、机械设备,以至于工厂集中地区的商业都由此受到冲击,这种传导效应使得整个经济陷入恶性循环。